系统分析与设计hw2

软件团队管理基础

Posted by Hanxu on March 21, 2018

第二周

本周学习了软件团队管理基础,以下是第二周的作业内容。


目录

  • 简答题
  • 项目管理使用

简答题

1. 软件工程开发模型

Q:简述瀑布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的优缺点。

瀑布模型

优点

  • 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 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 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缺点

  • 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 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 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增量模型

优点

  • 整个项目的资金不会被提前消耗,因为首先开发和交付了主要功能和高风险功能。
  • 每个增量交付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 每次增量交付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有利于后面的改进,客户也有机会对建立好的模型作出反应。
  • 采用连续增量的方式,可把用户经验融入到细化的产品,这比完全重新开发要便宜得多。
  • “分而治之”的策略,使问题分解成可管理的小部分,避免开发团队由于长时间的需求任务而感到泪丧。
  • 通过同一个团队的工作来交付每个增量,保持所有团队处于工作状态,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工作分布曲线通过项目中的时间阶段被拉平。
  • 每次增量交付的结为,可以重新修订成本和进度的风险。
  • 便于根据市场作出反应。
  • 降低了失败和更改需求的风险。
  • 更易于控制用户需求,因为每次曾两开发的时间很短。
  • 由于不是一步跳到未来,所以用户能逐步适应新技术。
  • 切实的项目进展,有利于进度控制。
  • 风险分布到几个更小的增量中,而不是集中于一个大型开发中。
  • 由于用户能够从早期的增量中了解系统,所以更加理解后面增量中的需求。

缺点

  • 若软件可拆卸度不高,开发人员全局把握水平不高,用户不同意分阶段提交产品,或者开发人员过剩,都不适宜。

螺旋模型(含原型方法)

优点

  •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 客户始终参与每个阶段的开发,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
  • 随着项目推进,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 , - 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 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
  • 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简单总结

model

2. UP三大特点

Q:简述 UP 的三大特点,其中哪些内容体现了用户驱动的开发,哪些内容体现风险驱动的开发?

  • 软件开发是一个迭代过程
  • 软件开发是由Use Case驱动的
  • 软件开发是以架构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为中心的

用户驱动的开发:用例驱动、以架构设计为中心 风险驱动的开发:迭代过程

3. UP四个阶段

Q:UP 四个阶段的划分准则是什么?关键的里程碑是什么?

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为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Inception)、细化阶段(Elaboration)、构造阶段(Construction)和交付阶段(Transition)。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Major Milestones);每个阶段本质上是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跨度。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一次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满足。如果评估结果令人满意的话,可以允许项目进入下一个阶段。

  • 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建立商业案例并确定项目的边界。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识别所有与系统交互的外部实体,在较高层次上定义交互的特性。本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中所关注的是整个项目进行中的业务和需求方面的主要风险。对于建立在原有系统基础上的开发项目来讲,初始阶段可能很短。 初始阶段结束时是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Lifecycle Objective)里程碑。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评价项目基本的生存能力。

  • 细化阶段

细化阶段的目标是分析问题领域,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基础,编制项目计划,淘汰项目中最高风险的元素。为了达到该目的,必须在理解整个系统的基础上,对体系结构作出决策,包括其范围、主要功能和诸如性能等非功能需求。同时为项目建立支持环境,包括创建开发案例,创建模板、准则并准备工具。 细化阶段结束时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Lifecycle Architecture)里程碑。生命周期结构里程碑为系统的结构建立了管理基准并使项目小组能够在构建阶段中进行衡量。此刻,要检验详细的系统目标和范围、结构的选择以及主要风险的解决方案。

  • 构造阶段

在构建阶段,所有剩余的构件和应用程序功能被开发并集成为产品,所有的功能被详细测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阶段是一个制造过程,其重点放在管理资源及控制运作以优化成本、进度和质量。 构建阶段结束时是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初始功能(Initial Operational)里程碑。初始功能里程碑决定了产品是否可以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部署。此刻,要确定软件、环境、用户是否可以开始系统的运作。此时的产品版本也常被称为“beta”版。

  • 交付阶段

交付阶段的重点是确保软件对最终用户是可用的。交付阶段可以跨越几次迭代,包括为发布做准备的产品测试,基于用户反馈的少量的调整。在生命周期的这一点上,用户反馈应主要集中在产品调整,设置、安装和可用性问题,所有主要的结构问题应该已经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解决了。 在交付阶段的终点是第四个里程碑:产品发布(Product Release)里程碑。此时,要确定目标是否实现,是否应该开始另一个开发周期。在一些情况下这个里程碑可能与下一个周期的初始阶段的结束重合。

4. IT项目管理

Q:IT 项目管理中,“工期、质量、范围/内容” 三个元素中,在合同固定条件下,为什么说“范围/内容”是项目团队是易于控制的

从项目管理过程来对项目团队进行定义: 项目团队包括被指派为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目标而工作的全职或兼职的人员,他们负责:

  • 理解完成的工作;
  • 如果需要,对被指派的活动进行更详细的计划;
  • 在预算、时间限制和质量标准范围内完成被指派的工作;
  • 让项目经理知悉问题、范围变更和有关风险和质量的担心;
  • 主动交流项目状态,主动管理预期事件。

项目团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职能部门或组织组成。一个跨部门的团队由来自多个部门或组织的成员,并通常涉及组织结构的矩阵管理。

工期和质量都是有固定标准和限制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需求,不受项目团队控制,而内容和范围涉及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是项目团队易于控制的。

5. UP & 固定

Q: 为什么说,UP 为企业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UP把软件生命周期从时间上分解为4个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目标明确的,阶段之间的演进都有里程碑来决定,在每个阶段的结尾执行评估以确定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否已经满足。 每个阶段都有固定的长度,明确的结果,从而为企业按固定节奏生产、固定周期发布软件产品提供了依据。

项目管理使用

使用截图工具(png格式输出),展现你团队的任务 Kanban

  • 每个人的任务是明确的。即一周后可以看到具体成果
  • 每个人的任务是1-2项。
  • 至少包含一个团队活动任务

week1_task1

week1_task2

week1_task